在焊接時,采取一定的工藝措施。就可以改變熔滴上的作用力,也就使熔滴按人們所需要的過渡形式自焊條向熔池過渡。
一熔滴過度的作用力熔滴的重力任何物體都會因為本身的重力而具有下垂的傾向。平焊時,金屬熔滴的重力起促進熔滴過渡作用。但是在立焊及仰焊時,熔滴的重力阻礙了熔滴向熔池過渡,成為阻礙力。
表面張力液體金屬象其它液體一樣具有表面張力,即液體在沒有外力作用時,其表面積會盡量減小,縮成圓形,對液體金屬來說,表面張力使熔化金屬成為球形。
焊條金屬熔化后,其液體金屬并不會馬上掉下來,而是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形成球滴狀懸掛在焊條末端。
隨著焊條不斷熔化,熔滴體積不斷增大,直到作用在熔滴上的作用力超過熔滴與焊芯界面間的張力時,熔滴才脫離焊芯過渡到熔池中去。因此表面張力對平焊時的熔滴過渡并不利。
但表面張力在仰焊等其它位置的焊接時,卻有利于熔滴過渡,其一是熔池金屬在表面張力作用下,倒懸在焊縫上而不易滴落;其二當焊條末端熔滴與熔池金屬接觸時,會由于熔池表面張力的作用,而將熔滴拉入熔池。表面張力越大焊芯末端的熔滴越大。
表面張力的大小與多種因素有關,如焊條直徑越大焊條末端熔滴的表面張力也越大;液體金屬溫度越高,其表面張力越小,在保護氣體中加入氧化性氣體(Ar—O2 Ar—CO2)可以顯著降低液金屬的表面張力,有利于形成細顆粒熔滴向熔池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