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控制的單體試車
本步驟試驗的目的是確認PLC輸出回路能否驅動繼電器、接觸器的正常接通,而使設備運轉,并檢查運轉后的設備,其返回信號是否能正確送人PLC輸入回路,限位開關能否正常動作。
其方法是,在PLC控制下,機內強置對應某一工藝設備(電動機、執行機構等)的輸出節點,使其繼電器、接觸器動作,設備運轉。這時應觀察并記錄設備運輸情況,檢查設備運轉返回信號及限位開關、執行機構的動作是否正確無誤。
試驗時應特別注意,被強置的設備應懸掛運轉危險指示牌,設專人值守。待機旁值守人員發出指令后,PLC操作人員才能強置設備起動。應當特別重視的是,在整個調試過程中,沒有充分的準備,絕不允許采用強置方法起動設備,以確保安全。
8 PLC控制下的系統無負荷聯動試運轉
本步驟的試驗目的是確認經過單體無負荷試運的工藝設備與經過系統模擬試運證明邏輯無誤的PLC聯接后,能否按工藝要求正確運行,信號系統是否正確,檢驗各外部節點的可靠性、穩定性。試驗前,要編制系統無負荷聯動試車方案,討論確認后嚴格按方案執行。試驗時,先分子系統聯動,子系統的連鎖用人工輔助(節點短接或強置),然后進行全系統聯動,試驗內容應包括設計要求的各種起停和運轉方式、事故狀態與非常狀態下的停車、各種信號等。總之,應盡可能地充分設想,使之更符合現場實際情況。事故狀態可用強置方法模擬,事故點的設置要根據工藝要求確定。
在聯動負荷試車前,一定要再對全系統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并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確保系統聯動負荷試車一次成功。
信號衰減問題的討論
(1)從PLC主機至I/O站的信號最大衰減值為35dB。因此,電纜敷設前應仔細規劃,畫出電纜敷設圖,盡量縮短電纜長度(長度每增加1km,信號衰減0.8dB);盡量少用分支器(每個分支器信號衰減14dB)和電纜接頭(每個電纜接頭信號衰減1dB)。
(2)通信電纜最好采用單總線方式敷設,即由統一的通信干線通過分支器接I/O站,而不是呈星狀放射狀敷設。PLC主機左右兩邊的I/O站數及傳輸距離應盡可能一致,這樣能保證一個較好的網絡阻抗匹配。
(3)分支器應盡可能靠近I/O站,以減少干擾。
(4)通信電纜末端應接75Ω電阻的BNC電纜終端器,與各I/O柜相連接,將電纜由I/O柜拆下時,帶75Ω電阻的終端頭應連在電纜網絡的一頭,以保持良好的匹配。
(5)通信電纜與高壓電纜間距至少應保證40cm/kV;必須與高壓電纜交叉時,必須垂直交叉。
(6)通信電纜應避免與交流電源線平行敷設,以減少交流電源對通信的干擾。同理,通信電纜應盡量避開大電機、電焊機、大電感器等設備。
(7)通信電纜敷設要避開高溫及易受化學腐蝕的地區。
(8)電纜敷設時要按0.05%/℃留有余地,以滿足熱脹冷縮的要求。
(9)所有電纜接頭,分支器等均應連接緊密,用螺釘緊固。
(10)剝削電纜外皮時,切忌損壞屏蔽層,切斷金屬鉑與絕緣體時,一定要用剝線鉗,切忌刻傷損壞中心導線。
系統接地問題的討論
(1)主機及各分支站以上的部分,其接地應用10mm2的編織銅線匯接在一起經單獨引下線接至獨立的接地網,一定要與低壓接地網分開,以避免干擾。系統接地電阻應小于4Ω。PLC主機及各屏、柜與基礎底座間要墊3mm厚橡膠使之絕緣、螺栓也要經過絕緣處理。
(2)I/O站設備本體的接地應用單獨的引下線引至共用接地網。
(3)通信電纜屏蔽層應在PLC主機側I/O處理模塊處一起匯集接到系統的專用接地網,在I/O站一側則不應接地。電纜接頭的接地也應通過電纜屏蔽層接至專用接地網。要特別提醒的是決不允許電纜屏蔽層有二點接地形成閉合回路,否則易引起干擾。
(4)電源應采用隔離方式,即電源中性線浮地,當不平衡電流出現時將經電源中性線直接進入系統中性點,而不會經保護接地形成回路,造成對PLC運行和干擾。
(5)I/O模塊的接地接至電源中性線上。